碳追踪计划(CTI)今天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全球煤炭生产投资者面临严峻金融风险,由中国的动力煤需求放缓带来的多米诺效应,中国最早将在2016年达到动力煤需求顶峰。

谈追踪计划的最新分析显示,未来煤矿的扩张和开发规模将达到1120亿美元,超过先前更低市场需求预测的要求。分析尤其展现了以目前的价格来看,开发高成本煤矿并不合算,不太可能在未来为投资者带来回报。进行新项目开发和出口型企业尤为容易受到低煤炭需求的影响。

中国已经出台了煤炭使用限额和低质煤炭进口限制的措施,此举对煤炭出口商不利。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院(IEEFA)的需求分析显示,中国的煤炭需求可能会出乎意料的最早在2016年就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能效方法,可再生能源、氢能源、天然气和核能产量上升,以及更严厉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出台等等。

中国减少进口的措施意向将会重挫海运市场,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资产价值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煤炭在美国国内市场的地位被其他能源快速取代使得煤炭企业尝试转战出口市场,而如今这扇窗口也已开始关闭。

言外之意,中国的碳排放可能会在2020年前就达到峰值,因为排放数据长期以来都与煤炭需求密切相关。这个峰值时间给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所有国家都应该以强健和清洁经济增长为目标,同时减少贫困,积极管理碳排量。

如今的全球煤炭行业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市场需求的抢椅子游戏——每次音乐一停,煤炭市场就又小了一块。

—— 碳追踪计划研究主管詹姆斯·利顿(James Leaton)

欧盟的《2050年能源路线图》和美国环境保护局最近推出的《清洁能源计划》 都显示了,未来在西方市场中新燃煤电厂的建设会受到极严格的限制。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已表示将其潜在煤炭限额写入下一个五年计划,并将于2016年起开始实施。另一方面,印度要增加其煤炭进口量,就必须要解决基础设施和金融体制的局限。全球的煤炭生产商仍在依赖“中国拥有永无止境的煤炭需求”这一不切实际的设想。一旦没有了这样的煤炭需求,煤炭产业的商业模式只能是岌岌可危了。

曾经的煤炭国王如今已经变成了克努特国王,面对需求、价格和收入下降的三重巨浪,他们仍挣扎着想要扭转局势。

—— 谈追踪计划首席执行官安东尼·霍布雷(Anthony Hobley)

谈追踪计划的分析显示,煤炭海运市场在低需求的情况下未来20年的市场份额约为8.5亿公吨/年。在这一情形下要达到损益平衡,生产价格需为75美元/公吨。这意味着,生产支出超过上述价格的煤矿将无法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

低需求情形意味着75美元/公吨的价格是海运市场获得利润和发展的保底价,企业和投资者必须要了解那些高于成本曲线的项目风险。”

—— 能源转型顾问(Energy Transition Advisors,简称ETA)创始人马克·富尔顿(Mark Fulton)

碳追踪计划的分析显示,受困于目前的低需求,澳大利亚加利利盆地(Galilee Basin)上全球最大的一些新煤炭项目已经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状况。而在美国,对波德河盆地(Powder River Basin)的几个煤矿可能扩张的经济意义也受到了质疑,因为上述地区的开发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才能将产品输送到太平洋地区市场,而在美国西海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建立新港口的提议都遭到了反对。

全球对于化石燃料产业而言正在发生变化,而煤炭产业更是受到了需求下降的重大挑战。面对这样的疲软市场,投资者希望确保资本不被浪费在已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成本高碳项目上。

—— 色瑞斯认证(Ceres)总裁明迪·卢波(Mindy Lubber)

* 2014年8月1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煤炭出口离岸价格为68美元/公吨

 

新闻稿日语版 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