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发表于《绿色商业

国际气候金融日之前,一批世界顶尖金融业者将在本周五汇聚巴黎,共同商讨如何引导私营资本远离化石燃料“棕色”投资——这个问题就如谚语所说的“屋中大象”,房间中有头大象但每个人却视而不见,选择忽略它。

为了彻底完成低碳经济转型,构建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金融市场需要对气候风险和化石燃料投资的“真实”成本准确定价。

企业仍然把大量资金投向高成本高碳项目,因为目前的战略决策机制还不是很透明,投资方也无法正确认识上述项目的潜在风险。

在碳追踪计划,我们将这个结构性缺陷定义为“化石燃料风险溢价”,并借此向市场和投资者发出警示。这一风险随着公司投资于愈发不菲的项目而不断增长,尽管目前商品价格波动不断加大,气候监管措施相继出台,市场需求持续变动,清洁能源成本连续走低。

通过金融分析(主要是《碳供应成本曲线》研究),我们已经向企业和投资者证明了,继续押宝这些高造价项目是不会带来可观回报的,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气候紧缩环境中变为搁浅资产。

我们重点指出的很多高造价项目——油砂、北极项目、深水项目和煤炭——同样也是高碳项目,而且目前的金融风险指数很高。

而石油项目(即便其中某些已经是零碳价)为了保证投资者利益,很多也仍然需要高油价。

我们的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未来十年将会有超过1万亿美元资金面临风险:由于减排措施陆续出台、能源利用率提高、技术不断改进、中国的能源需求持续减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目前上升的投资状况将受到打击。

这将继而导致社会和商业面临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的困境。我们把它称为“肮脏的1万亿”——项目需要在至少95美元/桶的原油价格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回报。

2014年5月,我们发布了《碳供应成本曲线》报告。我们发现:如果高成本项目继续发展和化石燃料储备被大量使用的状况无法得到改观,那么到2050年,用于高成本项目的资金可能大幅上涨至20万亿美元。

近期石油市场出现波动,石油公司大幅缩减了资本支出预算,说明我们的警示正是时候。

我们设置的风险溢价主要是针对煤炭的。煤炭出口市场近来表现疲软,澳大利亚煤炭出口价格更是创六年以来的新低。面对这样的困境,投资者必须考虑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海运动力煤市场是否陷入结构性下滑?还是仅为超级循环的探底?

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可能也会快速下降。如果一家企业抱着煤炭出口市场回暖的想法进行投资,那必定就要面对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巨大的落差了。

我们最近发布的一篇关注美国动力煤市场的文章指出,其他能源引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遏制大气污染的监管措施也陆续出台,动力煤市场很难再现“昔日辉煌”。

无论目前低迷的石油和煤炭价格会持续还是反弹,投资者和相关企业都应当吸取教训,把这种价格下滑当作和化石燃料投资一样的长期挑战。

如果市场(例如通过我们的深入分析)了解到这些风险,而不是习惯性地投资高成本化石燃料项目,也许就能够将资本引导至清洁、安全和可负担的能源资源上来,推动低成本清洁能源发展。

需求是有的:有投资者团体呼吁“清洁的1万亿”——国际能源署(IEA)建议,每年向清洁能源领域转入额外的1万亿美元投资。

我们知道不可能将所有的化石燃料都使用完。在还不算太迟的时候,我们应当赋能像你我一样的投资者,质疑挑战那些最危害气候和金融成本巨大的资本。

如果市场和企业能够合理定位化石燃料风险溢价,将会为化石燃料投资和绿色气候金融构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给我们打破目前的经济转型怪圈的机会。

Anthony Hobley is the CEO of London-based Carbon Tracker

安东尼·霍布雷(Anthony Hobley),伦敦碳追踪计划首席执行官

Read the first blog: ‘Unlocking funding for a vital low-carbon future’

相关博文:“为至关重要的低碳未来注入资金

Read the third blog: ‘When does the “carbon bubble” become a systemic risk?’

相关博文:“碳泡沫何时会变为系统性风险?

Read the fourth blog: ‘Are regulators prepared if the market misreads climate risk?’

相关博文:“如果市场误读了气候风险,监管方是否已经有所准备?

Watch here the short video interview to Carbon Tracker’s CEO Anthony Hobley on this topic.

碳追踪计划首席执行官安东尼·霍布雷就这一话题接受了简短的视频采访,具体内容请点击